产品展示
PRODUCT DISPLAY
技术支持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ac米兰app苹果 > 自动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性能评价
自动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性能评价
  • 发布日期:2018-04-09      浏览次数:1566
    • 自动白细胞分类计数能减轻临床实验室的劳动强度。根据仪器预设标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替代需要专门技能和培训的检验人员,从而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而且,仪器计数的细胞比传统显微镜方法多许多倍,从而也提高了精密度。 

      采用本标准所述的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对自动白细胞分类计数进行性能评价。

      C.1 性能评价内容 

      本标准所述参考方法适用于某种类型白细胞数量超过5%时的评价。如果细胞数量太低(如嗜碱性粒细胞),预期的变异系数就比较大。但是,在选择特殊病例后,也可进行精密度试验。评价方案包括下列几个部分: 

      C.1.1 比较试验,即与参考方法比较。 

      C.1.2 精密度试验,包括方法的短期和长期不精密度。 

      C.1.3 建立参考范围。由于同一样本使用仪器法和参考方法得出的参考范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所以必须建立各自的参考范围。 

      C.1.4 临床性能。采用已建立的参考范围评价仪器对异常样本检出的能力。 
      如果评价方案设计合理,只要采集200份样本就能完成全部研究。其中,100份样本取自健康人群,100份样本必须符合表1的要求。实际工作中,可通过增加样本数以涵盖各种临床情况。

      C.2 样本制备 

      C.2.1 制片 

      C.2.1.1 对于参考计数,按照参考方法,准备样本。 

      C.2.1.2 对于仪器计数,按照厂商推荐的方法,准备样本。 

      C.2.1.3 根据实验室工作量随机选择样本,包括健康个体和异常样本。样本类型应满足临床性能研究要求,见表C.1。

      C.2.2 标签 

      每个样本应有*编码,检验人员不得知道样本来源。但应做好记录,以便能从样本编码中了解患者的病史。 

      表 C.1 临床性能研究的样本类型 

      临床表现               白细胞计数特点         白细胞值(×109/L) 细胞百分率(%) 

      急性炎症              粒细胞增多和/或                  ≥9.0                   >80 

      细菌感染               左移*(杆状核)                 ≥0.9                   >6

      慢性炎症              单核细胞增多                     ≥0.8                   >10

      寄生虫感染,过敏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0.5                   >7

      病毒感染              淋巴细胞增多和/或                ≥3.5                    >5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巨细胞病毒感染,       异型淋巴细胞*                    ≥0.7 

      传染性肝炎。  

      再障,化疗              粒细胞减少                      ≤1.5                   <10 

      HIV感染                淋巴细胞减少                     ≤1.0                   <7

      急性白血病              幼稚细胞*                       ≥0.1                   >2

      严重贫血,骨髓病性贫血   有核红细胞*                     ≥0.02                  >2

      *表示在临床性能研究中,每种病例至少应包括5例

      C.3 试验操作 

      C.3.1 参考方法必须由实验室内具备资格的检验人员操作。 

      C.3.2 仪器必须事先校准,每天进行质控测试,并保留校准和质控记录。

      C.3.3 每位患者取2份血液样本分别用于参考方法和仪器法的测试。若评估图像分析原理的仪器,应按照厂商说明书要求制备血涂片和染色。若评价流式细胞术原理的仪器,按照厂商说明书要求运行仪器。

      C.3.4 研究样本应统一标记。如参考方法,血涂片标记为A、B和备用;图像分析方法,血涂片标记为C,D和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按照厂商说明书的要求。

      C.3.5 保存样本来源和全血细胞计数的结果记录。

      C.3.6 每天准备每种方法所需要的样本。 

      C.3.7 用参考方法进行分类计数时,每份患者样本分析400个细胞,由两位具备资格的检验人员,按照参考方法步骤,对每张血涂片分析200个细胞。其中,一位检验人员使用血涂片A,另一位检验人员使用血涂片B。记录结果,数据必须表明每张血涂片编号和检验人员。

      C.3.8 仪器法至少对200份样本进行双份测定。每天样本处理量不要超过研究总量的25%。测定细胞总数至少是400个,但不同仪器间实际计数量不同,流式细胞术原理的仪器通常检测几千个细胞。记录测定的实际细胞数量。 

      C.3.9 样本应覆盖正常和异常全部计数范围。为了便于统计分析,在仪器没有将杆状核作为独立参数报告时,杆状核计入中性粒细胞总数中。

      C.4 数据采集 

      C.4.1 采集不准确度数据 

      C.4.1.1 用参考方法计数时,使用玻片盒(或架)放置血涂片,采取随机化模式排列,便于随机分析。另一个盒子用于放置已完成检验的血涂片。由具备资格的检验人员使用参考方法得出参考值。每份样本的每张血涂片(A或B)必须由一位检验人员检验,同一检验人员不得检验同一份样本的第2张血涂片。

      C.4.1.2 每份样本的分类计数结果登记在数据汇总表上(表C.2)

      C.4.1.3 保留仪器原始打印条和登记数据,并与参考方法记录一一对应。

      C.4.1.4 记录所有样本白细胞总数,计算仪器法和参考方法的均值。

      C.4.2 采集不精密度数据

      C.4.2.1 采集短期不精密度数据 

      C.4.2.1.1 短期不精密度是使用

      C.2所述样本,在同一批次中每份样本测定两次。

      C.4.2.1.2 计算仪器法或参考方法的短期不精密度。汇总数据见表C.3。

      C.4.2.2 采集长期不精密度数据 

      C.4.2.2.1 长期不精密度是通过测定一段时间内,每天使用质控物在仪器上反复分析某种类型细胞,得出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质控物通常由厂商提供。 

      C.4.2.2.2 长期不精密度估计也可通过收集一段时间内配对样本的结果获得。实验室每周对4份样本进行双份分析,然后,纵向比较周与周之间的结果,也能得出不精密度数据。汇总数据见表C.3。

      C.5 临床性能研究 

      C.5.1 参考范围的建立 
      临床验证一种方法时需要依赖参考范围。若仪器法和参考方法结果不*相同时,更需要建立每种方法的参考范围。临床性能判断与参考范围有关,而与仪器法和参考方法之间的偏倚无关。

      C.5.1.1 健康个体 
      研究中需要100名健康个体。本标准中,健康个体的定义为:

      C.5.1.1.1 无已知影响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疾病和临床表现;

      C.5.1.1.2 zui近无上呼吸道感染; 

      C.5.1.1.3 全血细胞计数中其他成分如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和白细胞计数应在下列参考范围内(见表C.4)。 

      C.5.1.1.4 实验室工作人员、门诊定期随访患者和经选择程序确认的患者,符合上述标准的,可视为健康个体。也可采用献血前的献血员样本。

      C.5.2 临床性能的试验

      C.5.2.1 试验方法 
      从临床实验室工作中选择所有样本,至少连续两周,并考虑来自各种专科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样本。而且,对于仪器法来说,必须考虑实验室会遇到的zui严重疾病,应选择特殊的异常病例(见表C.1)。样本数量越大,结果的可靠性越大。

      C.5.2.2 仪器报警系统的性能 

      目的是显示报警系统识别异常样本的能力。采用相同样本,比较仪器法和参考方法之间所有样本的分类结果,若结果一致,表明报警系统有效。 

      C.5.3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计算样本的一致率、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当仪器法和参考方法结果不一致时,由仲裁者判断结果。

      C.6 数据统计学分析 

      C.6.1 方法学比较(不准确度)

      C.6.1.1 参考方法和仪器法 
      仪器法的不准确度是通过两种方法比较来确定。目的是判断计数结果的差异是否可以用仪器法和参考方法的不精密度来解释,否则表明方法学之间存在真正差异。

      C.6.1.2 2统计学分析

      C.6.1.2.1 统计学假设 

      C.6.1.2.1.1 参考方法代表真值,不一致性表示仪器法的不准确度。

      C.6.1.2.1.2 测试值(y)在已知参考值(x)下呈Gaussian分布。

      C.6.1.2.1.3 每个样本的y值均值与x值呈线性关系。 

      C.6.1.2.1.4 通过观察x-y散点图上,每个样本(i)的参考方法均值(xi)与仪器法均值(yi),作出满意程度的判断。通过计算仪器法和参考方法的不度,在散点图上添加代表理论上95%可信区间的线条。若仪器法的数据点落在可信区间外侧,必须检查准确度。

      C.6.1.2.2 结果判断

       

      C.6.1.2.3 影响因素 

      在分析中,考虑下列影响数据的因素: 

      C.6.1.2.3.1 样本间差异:生物学变异为可接受的样本间差异。 

      C.6.1.2.3.2 方法间固有偏倚:通过测量两种方法之间每种类型细胞的均值差异,能得到方法间固有偏倚。 

      C.6.1.2.3.3 非随机干扰:已知(非随机)干扰因素必须从研究数据中剔除。例如,剔除中性粒细胞Pelger-Huët异常的样本,因为这类样本使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可使仪器法与参考方法之间结果不一致。但是,这类样本在临床性能研究中不能剔除。

      C.6.2 不精密度 

      C.6.2.1 短期不精密度 

      短期不精密度是每种类型细胞作重复测定的差异。短期不精密度计算公式:

      C.6.2.2 长期不精密度 

      长期不精密度是用质控物作连续重复测定。长期不精密度计算公式:

      C.6.2.3 不精密度结果表达 

      采用表C.3格式表达不精密度的试验结果。

      C.6.3 临床性能研究

      C.6.3.1 参考范围 

      C.6.3.1.1 根据所有原始数据,建立每种类型细胞的直方图。观察直方图的界外值(界外值为超出均值3s的值)。 

      C.6.3.1.2 核查界外值,排除誊写错误。如果仍有界外值,剔除该样本的全部数据。

      C.6.3.1.3 从原始数据剔除界外值后,在余值直方图上导出参考范围。参考范围定义为95%健康人群的结果。按照每种方法每种细胞类型列出参考范围。

      C.6.3.2 临床性能研究 

      C.6.3.2.1 比较每种细胞类型的仪器法均值和参考方法均值。 

      C.6.3.2.2 根据仪器法和参考方法数据,将实验结果分成正常或异常两类。异常病例按下列要求分成亚类:(1)分布异常: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值超出参考范围;(2)形态异常:即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加、异型淋巴细胞增加、出现幼稚细胞、出现有核红细胞和其他异常细胞,可伴有或不伴有细胞的数量异常。 
      同一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分布异常和形态异常。仪器法不能分类的结果,不是分布异常,就是形态异常。 

      C.6.3.2.3 制定所有结果不一致样本的清单,进行仲裁。

      C.6.3.3 仲裁

      C.6.3.3.1 原则 

      仲裁是对仪器法和参考方法有分布或形态结果差异的样本而言。仲裁者为具备资格的检验人员,通常具有专门技术和经验,并且在性能评价研究中,尚未参与任何参考分类计数工作。

      C.6.3.3.2 仲裁方法 

      C.6.3.3.2.1 对所有参考方法和仪器法不同的结果,核查制片是否良好,染色是否可接受,有无誊写错误。 

      C.6.3.3.2.2 对于形态不一致:

      (1)判断2张参考血涂片为何种异常,核查仪器法结果,确认有无形态报警。

      (2)如果有一位检验人员发现异常,浏览2张血涂片,确认有无形态异常。 

      (3)如果仪器法有形态异常报警,但是检验人员未发现形态异常,应仔细浏览2张血涂片,确认
      2位检验人员有无漏报。 

      C.6.3.3.2.3 对于分布不一致: 

      (1)用参考方法对每份样本进行重新分析(若有可能,用仪器法进行重新分析),观察是否每次
      分析双份结果差异大于方法预期的不精密度。 

      (2)如果参考方法结果的差异超出预期范围,再进行200个细胞分类计数,并与原始结果进行比
      较。如果仲裁者计数结果与2份原始结果之一符合,即在可信区间内,但和另一位检验人员结果不一致,则采用仲裁者计数结果,重新评价临床性能。若仲裁者计数在原始2份计数结果的中间,则用原始计数结果。 

      (3)如果仪器法双份测定结果之间的差异超出了预期范围,核查该结果,确认有无因样本异常所
      致的仪器故障,使分类计数结果无效。若仪器法为形态异常,应从分布分类表中剔除该数据。 

      C.6.3.3.3 修正 
      用仲裁结论修正分布和形态分类表。

      C.6.3.3.4 不一致性 

      作为分类表的补充,准备不一致结果的清单,包括样本数和不一致原因(如“第63号样本参考方法发现原始细胞,仪器法漏报”。)

      C.6.3.4 判断临床准确性 
      根据分布和形态分类表,计算仪器法和参考方法之间的一致率,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

      分布和形态分类表 


      16 
      参考文献 
      1 Koepke JA, Bentley SA, Pierre RV, et al. Reference leukocyte differential count (proportional) and evaluation of instrumental methods. NCCLS H20-A,1992 
      2 Lewis SM, Bain BJ, Bates I. Dacie and Lewis practical haematology,9th

      ed. London: Churchill Livingstone.2001 
      3 Glassy EF. Color atlas of hematology: an illustrated field guide based on proficiency testing. Northfield: 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1998 
      4 Rowan RM, van Assendelft OW, Preston FE. Advanced laboratory methods in haematology. London: Arnold.2002 
      5 丛玉隆,金大鸣,王鸿利,等.中国人群成人静脉血细胞分析参考范围调查.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4):1201-1205

    魏经理
    • 手机

      13224517959

    Baidu
    map